鸽子也被称作“和合之鸟”,在配对上往往有不少独特习性,今天就结合我的观察和经验,跟大家详细聊聊赛鸽配对的方方面面,帮大家更好地掌握配对技巧。
首先是赛鸽常见的配对现象。一般情况下,赛鸽配对讲究雌雄专一,要是没成功配对,雌鸽是绝不会生蛋的。不过鸽群里也普遍存在同性恋现象,两羽雌鸽配对后可能会产蛋;两羽雄鸽配对的情况相对少见,大多发生在同窝的雄鸽之间。要是把同性恋的雌鸽拆对,分别和雄鸽搭配,它们就不会再出现同性恋行为了。
偶尔也会有自然配对形成“一雄多雌”的情况,比如一雄配二雌,甚至一雄配三雌。这种情况下,雄鸽会和每只雌鸽交配,雌鸽产下的蛋会轮流替补孵化,它们还能和睦相处,一起孵化、哺育4只甚至6只雏鸽,而且这些雏鸽的生长发育都能保持正常,这些其实都是鸽群中常见的正常性行为,大家在养鸽过程中遇见也不用觉得奇怪。
雄鸽性成熟后,会主动追逐雌鸽寻求配偶,而雌鸽也会主动挑选心仪的“郎君”。只要双方看对眼,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亲吻和交配,但这样的一次性交配还算不上稳定配对。此时,必须要给它们提供安静稳定的“婚房”——也就是巢盆和窝格,最好把它们关在新的巢箱里,等它们适应稳定后,再逐步开放巢箱。
当它们彼此熟悉,能自由进出自己的巢箱后,几天之内就会在这里开始繁育后代。一旦配对成功并在新巢箱安营扎寨,通常10-15天就会生蛋、孵蛋。要是没有外界干扰,它们会在这里筑巢,之后就不会再分开了,而且这个第一次育雏的地方,会被它们认定为“故乡”。不管之后把它们送到世界上哪个角落,它们都会一直思念这个家,一旦获得自由,就会克服千难万险飞回来。
这一点对引进鸽子的鸽友特别重要:如果引进的是已经哺育过第一窝雏鸽的鸽子,之后基本很难成功“开家”;就算再给它找新配偶,让它再次育雏后勉强开家,稳定性也是难说的,说不定哪天它突然思念原来的“故乡”,就会一去不回。但如果引进的是还没下过蛋、从没育过雏的幼鸽,只要给它找个伴侣,让它们一起哺育一窝雏鸽,基本就能让它定居下来,顺利开家了。
对于早熟品系的幼鸽,就算成功配对,一般也要等1-2个月才会产蛋。关于幼鸽配对时间,不同的鸽友们有不同看法:有的觉得幼鸽过早配对会影响健康;有的则认为,幼鸽自然配对繁育是生物天生的规律,就算过早配对,往往也要等2个月左右才生蛋,这说明生物机体内部有调节繁衍本能的自然机制。尤其是赛鸽这类每窝产2枚蛋、大多是一雄一雌的鸟类,这种天然的繁衍调节机制更为重要。
所以多数鸽友主张,不用过多人为干预幼鸽配对,甚至觉得“少年得子”有助于定向培育早熟鸽品系。特别是想培育“百日赛”精英鸽系的鸽友,从这些早熟配对的后代里选拔最优秀的用作种鸽,是培育早熟品系的一条捷径。
不过也有鸽友提出,性早熟不代表参赛定向功能也早熟。但我们也要看到,性器官早熟往往会带动身体其他系统器官同步早熟,因为机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。动物界中早熟和晚熟品系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,就算是同一对配偶的后代,也会有早熟和晚熟的区别。
而这些不同品系的形成,正是人类长期定向培育和不断选拔的结果。实际上,很多早熟鸽系培育出的“头窝蛋”后代里,确实出现过不少品质出众的“优兵强将”,因而会有“头窝蛋,金不换”的说法,并运用至今。